市值 5000 亿,1600 亿资产有“隐患”
头图|视觉中国
2024 年,汽车油位传感器原理英伟达(NASDAQ:NVDA)累计上涨 138.3%,市值达 2.9 万亿美元。
工业富联(SH:601138)是英伟达的重要合作伙伴(AI 服务器,芯片基板),可谓 " 英伟达概念 " 当之无愧的龙头,近年来涨幅惊人:
2022 年 10 月,工业富联股价从 7.61 元起步,到年末升至 8.96 元;2023 年涨 68.8%,收于 15.12 元;2024 年 7 月 11 日,创新高(29.47 元)市值达 5855 亿;截至 2024 年 7 月 19 日,2024 年涨幅已达 63.1%,最新市值 4900 亿,动态市盈率 29.3 倍。
2024 财年(截至 2024 年 1 月 28 日),英伟达营收 609 亿美元,同比增长 126%;毛利润 443 亿美元,毛利润率高达 72.7%;净利润 297.6 亿美元,同比增长 581%(2023 财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55.2%)。
英伟达吃肉,工业富联连汤都没喝到几口:2023 年营收下降 6.9%,归母净利润增长 4.8%。
工业富联还有一个重大隐患:境外资产金额庞大、效益低下,理应进行减值测试。
股权结构既复杂又简单
富士康工业富联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 " 工业富联 ")成立于 2015 年 3 月(曾用名 " 福匠科技有限公司 "),2017 年 7 月完成股改并更名为 " 富士康股份 ",总股本 1.38 亿股。
2017 年,鸿海精密将体系内 13 家境内子公司注入工业富联。其中,香港基准、日本基准、FPI Ltd. 第三家境外子公司股权随股权重组进入。
与此同时,工业富联还以 " 福鑫科技 " 为平台对境外股权和资产实施了收购(涉及 25 家境外公司的控股权)。
重组完成后,工业富联总股本增至 17.7 亿股,由 " 中坚公司 "、" 深圳富泰华 " 等 33 家主体持有。
上市前,工业富联不存在战略投资者。股权结构看似复杂,其实很简单:鸿海精密是 " 爹 ",其余全是 " 儿 "。
" 王牌 " 业务未注入
鸿海精密(TW:2317)因代工苹果手机而家喻户晓。其实,许多知名手机品牌都是它的客户。此外,鸿海精密还生产手机的 " 精密机构件 ",还有从机顶盒到工业机器人的许多产品。
2023 年,鸿海精密营收 6.16 万亿新台币(约合 1.4 万亿人民币),净利润 1421 亿新台币(约合 313 亿人民币),最新市值约 880 亿美元(约 6400 亿人民币)。
富智康集团(HK:02038),主营苹果以外其他品牌手机(华为、小米、一加、索尼、魅族、Oppo)代工(OEM/ODM)。2023 年营收 64.5 亿美元、净亏损 1.2 亿美元。最新市值 65 亿港元。
鸿腾精密(HK:06088),于 2017 年在香港主板上市,主营电子产品核心零件连接器。2023 年营收 42 亿美元,净利润 1.3 亿美元,最新市值 230 亿港元。
工业富联是鸿海精密体系中的第四家上市公司。苹果手机组装是令鸿海精密扬名立万的业务,摩托车油位传感器原理且主要生产基地、百万员工均在大陆,照理应注入 A 股上市公司。2018 年 1 月,日本财经媒体曾爆料说富士康有此打算。
但最终,鸿海精密将体系内通讯网络设备、云服务设备、精密工具、工业机器人业务及相关资产(31 家境内、29 家境外)注入工业富联。
2018 年 2 月 1 日,工业富联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《招股说明书》(申报稿)。36 天后(3 月 8 日),工业富联 " 过会 ",成为 " 神话 "。
工业富联 IPO 发行新股 19.69 亿股,发行价 13.77 元,募集资金 272 亿元。IPO 后,工业富联总股本达 197 亿,对应的市值 2712 亿。
靠天吃饭、挣辛苦钱
代工企业都是 " 靠天吃饭 ",工业富联的 " 天 " 是亚马逊、微软、英伟达。
1)营收增速不高
工业富联第一主业是 "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 ",包括网络设备、通信网络设备高精密机构件和电信设备等。第二主业是云服务设备,包括服务器、存储设备、电源等。
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
2018 年,通信设备收入 2592 亿,占营收的 62.4%,同比增长 20.8%;
2019 年,通信设备收入减少 5.6% 至 2446 亿;
到 2021 年,通信设备收入 2580 亿,比 2018 年还少 12 亿;
2022 年,通信设备收入 2962 亿,同比增长 14.4%;
2023 年,通信设备收入 2790 亿,同比下降 5.8%;
2018 年 -2023 年,通信设备收入增幅仅 7.6%,年均 0.15%,基本没有成长性;
云计算
2018 年,云计算收入 1532 亿,同比增长 27.3%;
2019 年,云计算收入 1629 亿,同比增长 6.3%;
2020 年、2021 年,云计算收入分别增长 7.6%、1.4%;
2022 年,云计算收入 2124 亿,同比增长 19.6%;
2023 年,云计算收入 1943 亿,同比下降 8.5%;
2018 年 -2023 年,云计算收入累计增长 26.8%,年均 4.9%,增速不算高;
代工企业的客户不仅享有绝对的主导权而且赚取了绝大部分利润。各家代工企业竞争,你想赚 10% 的毛利润,友商说能赚 5% 我就干。
鸿海精密贵为 " 代工企业翘楚 ",毛利润率却不高。苹果每部手机净利润数千元,代工厂毛利润只有 50 元。
2018 年,通信设备和云计算毛利润分别为 287 亿和 64 亿,毛利润率分别为 11.1% 和 4.2%。
2022 年,通信设备和云计算毛利润分别为 274 亿和 84 亿,毛利润率分别为 9.3% 和 4%;
2023 年,通信设备和云计算毛利润分别为 273 亿和 9 亿,毛利润率分别为 9.8% 和 5.1%;
工业富联最近两年暴涨,全赖 AI 服务器市场的火爆。但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毛利润率仅为 5%,英伟达毛利润率超过 75%,两者间根本没有可比性。
3)净利润原地踏步
2021 年 -2023 年,工业富联归母净利润连续保持在 200 亿以上。2023 年净利润 210 亿、净利润率 4.4%。
2018 年 -2023 年,工业富联净利润累计增长 24.2%,年均 4.4%;
过往 5 年,工业富联净利润增速不到 5%,2024 年 Q1 净利润高增长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,近 30 倍 PE 有些高估了。
更重要的是,工业富联境外资产规模大、效益低,存在减值风险。
60 家子公司问题多多
工业富联是由鸿海精密体系内 60 家子公司(境内 31 家、境外 29 家)" 组装 " 而成的控股公司。
工业富联上市前,笔者曾对 60 家公司提出过三个问题:
第一,收购对价主要依据净资产,但部分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差。这样一来,收购价格对应的市盈率偏高。比如国基电子净资产、净利润分别为 23.6 亿和 6670 万,净资产收益率仅为 2.8%。收购价为 28.34 亿(较净资产溢价 20%),市盈率 42.5 倍。
第二,重组标的负债率偏高且几乎全部是流动负债。比如 CNT GS 总资产近 33 亿美元,净资产只有 6261 万美元;河南裕展总资产 913 亿,净资产只有 15.6 亿;深圳裕展总资产 363 亿,净资产仅 1.9 亿;深圳富桂总资产 136.5 亿,净资产为负 1.1 亿;FPI Ltd. 总资产高达 115 亿美元,净资产仅 110 美元!
截至 2017 年末,工业富联总负债 1204.1 亿,其中流动负债 1203.8 亿,占比 99.97%!
第三,大量公司疑似空壳。特别是济源鸿富锦、武汉裕展、鹤壁裕展、河南福匠这 4 家子公司,净资产、净利润均为零。另外,还有 16 家净资产、净利润均不足 1 万元。60 家子公司,20 家疑似空壳。
庞大的境外资产
1)" 带病上市 "
工业富联境外子公司分布于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越南、韩国、捷克、墨西哥、印度、匈牙利等地。
根据 2018 年 5 月发布的《招股说明书》(P102~P104)。
工业富联境外控股子公司盈利能力极为低下。总资产排名居首的 5 家公司:
排名第 1 的 FPI Ltd.,总资产 115 亿美元,2017 年净利润 110 美元!
排名第 2 的 CNT Samoa,总资产 108 亿美元,2017 年净利润 0 美元!
排名第 3 的 IPL International Ltd.,总资产 87.6 亿美元,2017 年净利润 0 美元!
排名第 4 的 CNT GS,总资产 33 亿美元,2017 年净亏损 465 万美元!
排名第 5 的弘佳公司,总资产 21.5 亿美元,2017 年净利润为 0 美元!
Top 5 总资产达 365 亿美元,2017 年净亏损约 465 万美元!
资产的定义是 " 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"。
关于数千亿境外资产给发行人带来多少经济利益,普华永道(收取八位数审计费用)的背书难以令人信服。工业富联有 " 带病上市 " 之嫌。
2)境外资产现状
自 2021 年起,工业富联年报中出现 "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的相关说明 "。
2021 年未、2022 年未、2023 年未,工业富联境外资产分别为 1494 亿、1606 亿、1632 亿,约为总资产的 60%、净资产的 120%!
《2023 年报》披露了占比较高的两家境外企业,但没披露最新资产金额(只知道 2017 年末数据):
CNT SG —— 2017 年末总资产 33 亿美元;2021 年 -2023 年净利润 23.4 亿人民币,平均每年 1 亿美元,靠盈利收回 33 亿美元需要 33 年!
FPI Ltd. —— 2017 年末总资产 115 亿美元;2021 年 -2023 年净利润 4.15 亿人民币,平均每年 1900 万美元,靠盈利收回 115 亿美元需要 605 年!
投资人有理由质疑,工业富联 1600 多亿境外资产是否有 " 水分 "。假如需要计提十几个点的资产减值准备,区区 200 亿利润将被 " 冲 " 得干干净净。
资产减值重创企业利润的例子比比皆是:
2023 年,A 股市场有 900 家企业发生商誉减值,其中 327 家因此陷入亏损;光伏板块 63 家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接近 330 亿,其中隆基绿能、通威股份资产减值分别为 70.3 亿、62.4 亿。2023 年,隆基绿能净利润下降 27.4%、通威股份净利润下降 47.3%、海通证券净利润下降 84.6%、步长制药由盈转亏……
本着对投资者负债的宗旨,工业富联应当尽早对境外资产进行减值测试。
*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目前作者 Eastland 的粉丝群正在招募中,他可谓是财报解读方面的专家,本篇是他第 998 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,扫描下方二维码,即可加入彤师粉丝群,与他直接沟通~

发布评论